时间: 2025-04-30 17: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9:36
垓下(Gāixi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垓的下面”。在古代汉语中,“垓”指的是边界或极远的地方,因此“垓下”可以理解为极远之地的下方或边界之下。在历史语境中,“垓下”特指古代**的一个著名战场,位于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是楚汉战争中著名的垓下之战的发生地。
“垓下”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词源与古代地理和军事概念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垓下”逐渐成为特定历史**的代名词,其含义也更加具体化。
在文化中,“垓下”与楚汉战争紧密相关,是英雄主义和悲剧色彩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冲突和权力斗争。
“垓下”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壮的,因为它关联着英雄的失败和历史的沧桑。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悲剧的深思。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垓下之战,这让我对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垓下”:
垓下风烟起,英雄泪满襟。 千古悲歌在,长河落日沉。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垓下战场,风沙弥漫,战旗飘扬,伴随着古筝的悲壮旋律,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垓下”的词汇,但类似的战场或历史**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垓下”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战争的历史信息,也反映了人类对英雄主义和悲剧的永恒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垓】
(形声。从土,亥声。本义: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畡。-垓,兼该八极地也。 、 《国语·周语》-天子居九垓之田。 、 《淮南子·俶真》。注:“垓坫,垠堮也。”-设于无垓坫之宇。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埏八埏(yán八方极远之地)。 、 《淮南子·俶真》-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
【组词】
垓埏、 垓坫、 垓极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