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6:35
“不识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懂得事物的关键或诀窍。基本含义是指某人缺乏对某事的关键理解或技巧,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方面缺乏见识或经验。
“不识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窍”原指事物的关键或要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用于描述对事物本质的不理解或缺乏技巧。
在*传统文化中,“不识窍”常与教育和个人修养联系在一起,强调学和实践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提醒人们不断学*和提升自己。
这个词组常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某人在某个领域的不足或失败。然而,在某些幽默或自嘲的语境中,它也可以带来轻松和幽默的氛围。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因为对某些复杂概念的“不识窍”而感到挫败,但这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识窍”用于描述一个在爱情中迷茫的年轻人:
他在爱的迷宫中徘徊, 不识窍的心,寻不到出口的光。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困惑的人在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一种迷茫或困惑的音乐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getting the hang of it”或“clueless”,都表达了类似的缺乏理解和技能的含义。
“不识窍”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也反映了学和成长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3.
【窍】
(形声。从穴,巧声。本义:孔,洞)。
同本义。
【引证】
宋·苏轼《石钟山记》-空中而多窍。
【组词】
窍穴、 窍隙、 窍星、 窍坎、 窍窦、 窍凿、 窍木
1. 【识窍】 谓懂得事情的关键或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