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4:01
束身自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护自己。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应该自律,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同时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束身自爱”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自我反省。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劝诫他人或自我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道德标准。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伦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自我控制和自我爱护的重要性。
同义词:自律、自重、自珍 反义词:放纵、自暴自弃、自轻自贱
“束身自爱”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珍视。
在**传统文化中,“束身自爱”是一种受到推崇的品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呼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提升。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律、自重和自我爱护的形象。它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束身自爱”来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惯,比如定期锻炼和健康饮食。
诗歌: 束身自爱,心如止水, 自律自重,德行天下。 珍视身心,远离尘嚣, 自我提升,人生无悔。
视觉:想象一个宁静的花园,一个人在其中冥想,周围是和谐的自然景观。 听觉: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自律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f-discipline”和“self-care”,强调自我控制和自我照顾的重要性。
“束身自爱”是一个富含道德和自我修养意义的词汇,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都有重要的应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自律和自我爱护的重要性,这将对我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
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诸君肄业大学,当能~。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