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8:56
词汇“畋马”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畋马”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打猎的马匹。在古代,贵族或皇室成员进行狩猎活动时,会使用专门的马匹,这些马匹被称为“畋马”。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左传》等,可能会出现“畋马”一词,用以描述贵族的狩猎活动。在现代汉语中,该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历史时。
“畋”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打猎,而“马”自然是指马匹。随着时间的推移,狩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下降,导致“畋马”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也大幅减少。
在古代**,狩猎不仅是获取食物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展示贵族身份的方式。因此,“畋马”不仅是狩猎工具,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对于现代人来说,“畋马”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古代贵族生活的遥远想象,带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神秘感。
由于该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畋马”。它更多出现在历史学*或文学创作的背景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贵族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畋马”来增添历史氛围:
古道西风瘦马,
贵族畋猎声声。
金鞍银镫映日,
猎鹰展翅高飞。
想象一幅古代贵族狩猎的画面,马匹矫健,贵族身着华服,手持弓箭,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和远处的山峦。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马蹄声、猎鹰的叫声和贵族的呼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用于狩猎的马匹,但它们可能没有专门的词汇来描述。
“畋马”作为一个古文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畋】
(会意。从攴(pū)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畋,取禽兽也。 、 《书·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 《吕氏春秋·直谏》-以畋于云梦。 、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使者出畋。 、 魏征《士渐不克终疏》-外绝畋猎之源。
【组词】
畋弋、 畋犬、 畋狩,畋猎、 畋马、 畋游、 畋渔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