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6:44
词汇“恢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恢扬”的字面意思是指恢复并弘扬,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精神、文化或传统的复兴和推广。
在文学作品中,“恢扬”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文化的复兴,如“恢扬国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文化研究或历史学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某种传统的复兴。
“恢扬”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恢”有恢复之意,“扬”有弘扬、提升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恢扬”可能与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等概念相关联,强调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和传承。
“恢扬”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复兴、希望和进步。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恢扬”这个词汇,但在参与文化活动或阅读相关文献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恢扬古风,诗韵悠长,传承千载,心向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化复兴的画面,如书法、绘画或传统音乐的表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表达,如英语中的“revive and promote”。
“恢扬”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复兴的期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1.
【恢】
(形声。从心,灰声。本义:志气大;大;广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恢,大也。 、 《左传·襄公四年》-不恢于夏家。 、 《公羊传·文公十五年》-恢郭也。 、 《楚辞·守志》-配稷契兮恢唐功。 、 《庄子·齐物论》-恢恑谲怪。 、 李曾伯《沁园春》-酒量犹恢。 、 《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组词】
恢伟、 恢奇、 恢台、 恢卓、 恢恢、 恢郭
2.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