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52:29
玫瑰战争(War of the Roses)是指1455年至1485年间在英格兰发生的内战,主要由两个王室家族——兰开斯特家族(Lancaster,以红玫瑰为象征)和约克家族(York,以白玫瑰为象征)之间的争斗引发。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瓦解和都铎王朝的建立。
在文学中,“玫瑰战争”常被用作历史背景,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六世》和《理查三世》。在口语中,该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两个对立团体之间的激烈争斗。在专业领域,历史学家和学者会详细研究这场战争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影响。
同义词:内战(civil war)、家族争斗(family feud)、权力斗争(power struggle) 反义词:和平(peace)、团结(unity)、和谐(harmony)
“玫瑰战争”一词最初并非在战争期间使用,而是在19世纪由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创造,用以形象地描述这场战争。
玫瑰战争在英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这场战争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英国的开始。
提到“玫瑰战争”,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权力、背叛和家族荣誉。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复杂的历史感慨和对人性黑暗面的反思。
在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时,我被玫瑰战争中人物的复杂性和悲剧性深深吸引,这让我对历史和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将“玫瑰战争”比喻为内心的斗争:
在心灵的战场,红与白交织, 欲望与理智,争夺着主宰。 每一朵玫瑰,都沾染着血迹, 在夜的寂静中,诉说着无声的哀歌。
想象一幅画面,红白玫瑰在战场上交错,背景是中世纪城堡的轮廓。音乐上,可以选择一段古典音乐,如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来象征战争的激烈。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家族或政治内战也有类似的象征性名称,如**的“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之间的争斗。
“玫瑰战争”不仅是历史*,也是理解人性、权力和冲突的重要窗口。它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入学*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也能够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一丰富的象征。
1. 【玫】 (形声。从玉,文声。双音词“玫瑰”,指美玉,或珍珠,又植物名)。
2.
【瑰】
(形声。从玉, 鬼声。本义: 美玉; 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瑰,攻瑰火齐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赤玉攻瑰。 、 《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组词】
瑰琼、 瑰瓒、 瑰室
珍贵;珍奇。
【引证】
班固《西都赋》-固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组词】
瑰艳、 瑰秘、 瑰货、 瑰材
3.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4.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