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19
援笔成章 的字面意思是拿起笔就能写出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能力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即兴创作的能力和文采的流畅。
在文学语境中,援笔成章 常用来赞美作者的才华,尤其是在需要即兴创作的场合,如诗会、辩论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教育领域,它是一个常用的术语。
同义词:文思泉涌、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反义词:文思枯竭、笔下生涩
援笔成章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即兴创作能力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也用于形容其他领域的即兴创作能力。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的即兴创作能力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才华。援笔成章**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对文人才华的推崇和对即兴创作能力的赞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羡慕。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精彩作品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令人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能够即兴创作出富有哲理的诗句,他的援笔成章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援笔成章篇,
字字珠玑落,句句情意绵。
援笔成章 让我联想到一位文人在书房中,烛光下,笔走龙蛇,字迹流畅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以及创作完成后满意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rite with ease" 或 "compose effortlessly",但这些表达没有援笔成章 那种即兴创作的诗意和文采。
援笔成章 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体现了即兴创作的能力,也代表了文人的才华和创造力。在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追求文思的流畅和表达的深度。
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1.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