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3:45
词汇“惊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惊”和“躁”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惊躁”进行深入分析:
“惊躁”字面意思是指因惊吓或紧张而产生的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其中,“惊”表示受到惊吓或震惊,“躁”表示情绪上的不安定和急躁。
“惊躁”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惊”和“躁”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情绪状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惊躁”常常与应对突发或压力时的情绪管理相关。在强调“和为贵”和“忍耐”的文化背景下,控制惊躁情绪被视为一种美德。
“惊躁”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紧张、不安和失控。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决策和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紧急工作任务时体验过惊躁情绪,这种情绪让我感到压力巨大,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惊躁”来描绘一种紧张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光稀疏,
心中惊躁,如潮涌动。
思绪纷乱,难以平息,
在这寂静的夜里,寻找一丝安宁。
视觉上,“惊躁”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闪烁的灯光或混乱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急促的呼吸声或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情绪状态可以用“agitated”或“restless”来描述,这些词汇也传达了一种不安和急躁的感觉。
通过对“惊躁”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描述情绪状态时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类词汇可以帮助更精确地传达情感和心理状态。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