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0:37
揎拳裸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卷起袖子,露出拳头,形容准备动手打斗或做事的姿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或态度,表达一种积极、激动的情绪,或者是一种准备采取行动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揎拳裸袖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激动或愤怒情绪,如在武侠小说中描述武士准备战斗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准备做某事,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报道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员准备比赛的紧张状态。
同义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反义词: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揎拳裸袖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这个成语可能更多用于描述实际的打斗场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更多用于形容人的积极或激动状态。
在文化中,揎拳裸袖** 常常与勇敢、积极的态度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这个成语给我一种紧张和激动的感觉,联想到准备迎接挑战或战斗的场景。它激发了一种积极应对问题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准备开始一项艰巨任务的朋友,表达对他们积极态度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揎拳裸袖,风起云涌, 英雄气概,直上九重。
想象一个古代武士揎拳裸袖的画面,伴随着鼓声和呐喊声,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激动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ll up one's sleeves",虽然意思相近,但没有中文成语那么形象和富有动感。
揎拳裸袖 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很好地表达积极和激动的情绪。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夏侯玄]揎拳裸袖,径击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
看他~,两眼睁得铜铃也似,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闲话也不说,却象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1.
【揎】
捋袖露臂。
【引证】
《水浒传》-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体! 、 龚自珍《书叶机》-叶君则揎臂大呼。
【组词】
揎袖、 揎拳捋袖,揎拳裸手,揎拳裸袖(臂)(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用手掌击。
【引证】
《桃花扇》-难当鸡肋拳揎,拳揎。
【组词】
揎了他一掌
2.
【拳】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拳,手也。 、 《吕氏春秋》-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
【组词】
挥拳;赤手空拳
3.
【裸】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赤身露体)。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臝,袒也。 、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臝物。 、 《史记·陈丞相世家》-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 《史记·南越列传》。索隐:“裸,露形也。”-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 、 《汉书·高五王传》。师古曰:“臝者,露形体也。”-或白昼使臝伏。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辄立臝立击鼓。 、 《汉书·董贤传》-臝诊其尸。
【组词】
裸衣、 裸行、 裸戏、 裸形、 裸国、 裸尸、 裸袒
4.
【袖】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褎、作袖-褎,袂也。 、 《文选·曹子建·乐府》-攘袖见素手。 、 《韩非子》-长袖善舞。
【组词】
袖搭、 袖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