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8:56
有时:这是一个副词短语,用来表示某件事情不是经常发生,而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情况下发生。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些时候或偶尔。
“有时”源自古代汉语,由“有”和“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有“有时兮,此何人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中华文化中,“有时”常用来表达一种对生活变化无常的感慨,如古诗中的“人生有时尽,花落有时开”。
“有时”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期待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时”用来描述那些不规律但重要的时刻,比如“有时,一个简单的问候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天。”
在诗歌中,“有时”可以用来创造一种节奏和氛围,如:
有时,夜空中最亮的星,
指引着迷失的旅人。
有时,沉默是最深的言语,
诉说着未曾开口的心事。
结合图片,“有时”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孤独身影;结合音乐,可能是一首旋律缓慢、充满回忆的钢琴曲。
在英语中,“sometimes”对应“有时”,用法和含义相似,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有时”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有时”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有】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