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8:09
“临河洗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河边清洗耳朵。基本含义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
在文学作品中,“临河洗耳”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景,如在河边静坐,倾听流水声,以此来净化心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艺术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环境心理学或生态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临河洗耳”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描写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景,这个词汇可能是这种文化传统的延续。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环境常被视为净化心灵的地方。因此,“临河洗耳”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清澈的河水、宁静的自然环境和内心的平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体验过临河洗耳的感觉。那是在一个宁静的河边,我坐在岸边,听着流水的声音,感觉内心的烦恼都随之消散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河边,我临河洗耳,
流水声中,烦恼尽消。
心灵得以净化,
宁静如初,心境如水。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河边景象,清澈的河水,岸边的绿树,以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流水的声音。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宁静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在大自然中寻找平静”或“在森林中冥想”。这些表达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内心的宁静。
“临河洗耳”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追求。它在文学和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向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珍惜自然环境,追求内心的宁静。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3.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4.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1. 【洗耳】 表示不愿听到。《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2.形容恭敬、细心地听如今细说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