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0:53
搏杀 的字面意思是指激烈的战斗或竞争,通常涉及身体或精神上的激烈对抗。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境下,双方或多方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进行的激烈斗争。
搏杀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搏”意味着搏斗或斗争,“杀”意味着杀戮或消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物理上的战斗,也包括精神上的竞争。
在许多文化中,搏杀被视为勇气和毅力的象征。在竞技体育中,搏杀体现了**员的拼搏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在商业领域,搏杀则代表了竞争和创新。
搏杀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汗水、努力和决心。它激发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挑战的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搏杀可以体现在各种竞争性的活动中,如学*、工作或体育比赛。每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都可能经历搏杀的时刻。
在诗歌中,搏杀可以被用来形容内心的挣扎或外在的挑战:
在生活的战场上, 我与命运搏杀, 不屈的意志, 铸就无悔的篇章。
在不同语言中,搏杀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激烈的对抗——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struggle”或“battle”也有类似的含义。
搏杀 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激烈的对抗,还体现了人类对挑战的勇气和对胜利的渴望。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1.
【搏】
(形声。从手,尃(fū)声。本义:搏斗,对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搏,索持也。 、 《广雅》-搏,击也。 、 《谷梁传·僖公元年》-屏左右而相搏。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博。 、 《礼记·儒行》。疏:“以脚取之为攫,以翼击之为搏。”-鸷虫攫博。 、 《庄子·逍遥游》-搏扶摇羊角而上者。 、 《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搏战获王。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