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5:29
儒服:字面意思是指儒家学者或士人所穿的服装。在**古代,儒服通常指的是士人阶层在正式场合或进行学术活动时所穿的服饰,其特点是庄重、典雅,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儒服一词源于古代的儒家文化,随着儒家思想在的传播和发展,儒服也逐渐成为士人阶层的标志性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儒服的样式和材质有所变化,但其庄重和典雅的特性一直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儒服不仅是士人身份的象征,也是儒家礼仪文化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道德的尊重,以及对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推崇。
儒服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骨和学识,以及那种追求道德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在历史剧的拍摄现场,我曾亲眼见到演员们穿着儒服,那种古典的美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儒服:
春风拂过古书院,
儒服飘飘士子颜。
笔墨纸砚皆风雅,
一袭青衫梦千年。
儒服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古代书院的静谧景象,士子们或坐或立,手持书卷,衣袂飘飘。听觉联想可能是古琴的悠扬,或是书声琅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儒服的服饰可能是欧洲的学士袍或日本的和服,它们都承载着各自文化的传统和礼仪。
儒服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服饰文化,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儒服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意义。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