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5:47
伉俪(kàng l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夫妻”或“配偶”。它通常用来指代一对已婚的男女,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与平等关系。
“伉俪”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在古代,“伉”有匹配、相当的意思,“俪”则指配偶。随着时间的推移,“伉俪”逐渐固定为指代夫妻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伉俪”强调夫妻间的和谐与平等,是家庭和睦的象征。在现代社会,尽管“伉俪”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其所蕴含的夫妻间深厚情感和相互尊重的意义依然被人们所推崇。
“伉俪”一词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一对夫妻携手共度人生的美好画面。它也常让人联想到传统婚礼的庄重和浪漫。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一场婚礼,新人在婚礼上互称“伉俪”,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词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承诺。
诗歌: 伉俪情深似海深, 携手共度岁月长。 风雨同舟心相印, 白首不相离。
视觉:想象一对老夫妻手牵手漫步在夕阳下的海滩上,画面温馨而感人。 听觉:婚礼上新人互称“伉俪”的声音,庄重而充满情感。
在英语中,“伉俪”可以对应为“married couple”或“spouses”,但“伉俪”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传统意义在英语中较少被强调。
“伉俪”一词不仅指代夫妻关系,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1.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2.
【俪】
(形声。从人,丽声。字即丽的或体。本义:配偶)同本义。
【引证】
《广雅》-俪,耦也。 、 《国语·周语》-弃其伉俪妃嫔。 、 《左传·成公十一年》-鸟兽犹不失俪,子将若何?
【组词】
伉俪、 俪祉、 俪影
相称;对仗,对偶。
【引证】
《文选·左思·吴都赋》-安可以俪王公而著风烈也。
【组词】
文以耦俪为主;骈俪、 俪巧、 俪句、 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