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30
词汇“极罪”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极”通常表示极端、极度的意思,而“罪”则指罪行、罪恶。因此,“极罪”可能指的是极其严重的罪行或罪恶。
“极罪”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的、严重的罪行或罪恶,通常指的是在道德、法律或社会规范上被认为极其恶劣的行为。
由于“极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些极端的罪行或恶行,以强调其严重性和恶劣程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情境。
由于“极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极”和“罪”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强调罪行的严重性。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极罪”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被认为极其恶劣的行为,如战争罪、种族灭绝等。这些行为在社会和法律上都被视为极其严重的罪行。
“极罪”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强烈情感反应,如愤怒、恐惧或厌恶。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极端罪行,如大屠杀、恐怖袭击等。
由于“极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极罪”来强调某种极端的罪行或恶行,如:
在那黑暗的深渊,
极罪如影随形,
恶行滔天,
人心惶惶。
“极罪”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恐怖的画面,如血腥的战场、阴森的监狱等。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沉重的音乐或哀伤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极端的罪行,如英语中的“heinous crime”或“atrocity”。
“极罪”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有效地强调某种极端的罪行或恶行。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