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9:29
未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尚未完成”或“未达到终点”。它通常用来描述某项任务、事业或目标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束状态。
“未竟”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未”表示“没有”或“不”,“竟”则有“完成”或“结束”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强调未完成的状态。
在**文化中,“未竟”常常带有一种遗憾或未尽全力的感觉,尤其是在谈论个人梦想或国家大事时。
这个词给我一种未完成的感觉,有时会引发对未来的期待或对过去的遗憾。它提醒人们生活中总有未完成的事情需要继续努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一个未竟的旅行计划,因为突发**而不得不取消。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变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未竟的路上,星光指引我前行,每一步虽未至终点,却已点亮心灯。”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一条未竟的道路上,远方的地平线模糊不清,这幅画可能伴随着一首旋律悠扬但略带忧伤的音乐。
在英语中,“unfulfilled”或“unfinished”可以对应“未竟”,但“unfulfilled”更多强调未实现的潜力或愿望,而“unfinished”则更侧重于物理上的未完成。
“未竟”这个词在我看来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也激发了对未来的思考和行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竟】
(会意。从音,从人。本义:奏乐完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竟,乐曲尽为竟。 、 《周礼》。汉·郑玄注:“成,谓所奏一竟。”-凡乐成则告备。
1、1. 描述对象不同:'未竟'通常指的是事情尚未完成,强调动作或过程没有终结;而'未尽'多用于说明某种状态或范围没有达到预期的极限,比如情感、精力等,没有完全释放或表现出来。
2、2. 语境使用:在法律文件或正式场合中,'未竟'常用于表示某项法律程序或事务尚未完成;而在文学作品中,'未尽'则多用于形容情感层面的不完全,例如对某事的思念未尽,或感情未尽如人意。
3、3. 强调程度不同:'未竟'的语义更为强烈,涉及到一个具体的结束,而'未尽'则较为温和,往往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4、4. 所指对象相异:'未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任务等;'未尽'可以指较抽象的情感和状态。比如,一项工程未竟,但对某种情感的表达未尽。
5、5. 常见搭配区别:'未竟'常与事物、任务等搭配,如'未竟之业',而'未尽'则更加适合与情感、思想等搭配,例如'心中未尽之言'。
1、这个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未竟,一直拖延至今。
2、他对故乡的思念未尽,每当看到老照片,总是感慨万千。
3、她心中未尽之言无法与任何人分享,常常感到孤独。
4、这篇文章的思路未竟,写作时可能需要更多资料的补充。
5、长年的奋斗让他感到某些梦想未尽,但他仍然不愿放弃。
1、探讨'未竟'与'未尽'的使用差异,可以引申到汉语中许多具有相似意义的词汇,分析它们在细微语境下的区别,例如'缺失'和'不足',或'未完'和'未达'。
2、进一步了解汉字构造与演变也有助于理解这两个词,特别是对形声字的解析,如何影响词义的表达。
3、研究汉语中时间和状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现代文学和传统诗词中,如何通过'未竟'与'未尽'的使用传达情感深度。
4、探讨语言的使用如何影响表达的精确性,以'未竟'与'未尽'为例,考察它们在现代表达与古典文学中的不同定位。
5、考察在不同地区或文化背景下,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误解或混淆,尤其是外语学者学习汉语时。
可知虽尚未尽,然则并无少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未尽名。
桂殿兰宫,岂在朝夕?未竟之业,蓋一日之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未竟之折,不负江山。
梦中之物,未竟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