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8:32
词汇“感损”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感”和“损”组合而成的,但在标准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结合这两个字,“感损”可能指的是感受到的损害或损失,或者是指由于某种感知而导致的损害。
由于“感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某种深刻的感受或损失。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不会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不够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果存在特定的语境,比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某种感知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于“感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创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或社群中的术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感损”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或心理状态。例如,在强调情感表达和心理健康的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内心体验。
“感损”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悲伤、失落和痛苦。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中不幸的回忆,或者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的担忧。
由于“感损”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如果某人在经历重大损失或创伤后,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感损”来表达深刻的情感体验:
由于“感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类似的表达,可能需要具体分析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意义。
“感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表达深刻情感和损失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体验。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领域的讨论中,它可能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