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7:14
词汇“棹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棹”通常指的是船桨,而“力”则指的是力量或能力。因此,“棹力”可以理解为使用船桨的力量,或者泛指与划船相关的力量。
“棹力”可以解释为划船时所用的力量,或者是指推动船只前进的能力。
由于“棹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在描述船只航行或水手工作的场景中出现。
“棹”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使用,主要指船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现代交通工具多样化的背景下。
在**传统文化中,船只和水上交通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棹力”可能与古代的水上交通和渔业文化有关。
提到“棹力”,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湖泊、古老的船只和勤劳的船夫,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力量的感觉。
由于“棹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棹力”来描绘一幅宁静的湖面划船的画面: “湖光山色间,棹力轻轻划, 水波不兴,心随船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船夫在湖面上划桨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力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水波拍打船身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oar power”。
“棹力”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它仍然可以用来传达特定的意境和情感。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认识。
1.
【棹】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组词】
棹竿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