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3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36:59
词汇“洿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洿”字有污秽、不洁之意,而“下”字通常表示位置的低下或等级、地位的低下。因此,“洿下”可能指的是低下的、不洁净的地方或状态。
“洿下”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一个脏乱、不洁净的低下地方或状态。
由于“洿下”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描述脏乱、不洁之地的用法。
“洿”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污秽、不洁,而“下”字表示低下。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洿下”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低下的、不洁净的状态或地方。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洁净与不洁净有着严格的区分,因此“洿下”这样的词汇可能在描述社会底层或不洁之地时有所使用。
“洿下”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厌恶、排斥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脏乱、不洁的环境,影响人们对某个地方或状态的看法。
由于“洿下”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洿下”用于描述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在这座城市的洿下之地,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脏乱、破败的街道,充满垃圾和污水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混乱的声音。
由于“洿下”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洿下”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洁净与不洁净的区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演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洿】
(形声。从水,夸声。夸,于声。本义:水不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洿,浊水不流也。 、 《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
【组词】
洿池、 洿渎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