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4:58
持枪鹄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手持枪械,像鹄(天鹅)一样站立”,通常用来形容士兵或警卫在执行任务时保持高度警觉和端正的站姿。
持枪鹄立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鹄立”原指天鹅站立的姿态,因其高雅和端正,后被用来比喻人的端正站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军事和警卫相关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士兵和警卫的形象往往与忠诚、纪律和威严联系在一起。持枪鹄立** 这个词汇体现了这些价值观,并在社会中传递了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严肃、庄重和可靠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纪律严明的军队和忠诚的警卫,以及他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常出现在观看军事阅兵或警卫换岗的场合,每次看到士兵们持枪鹄立的场景,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纪律感和国家荣誉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中,士兵持枪鹄立,
如雕塑般静默,守护着黎明的安宁。
想象一幅画面:晨光中,一名士兵持枪鹄立,背景是庄严的宫殿或雄伟的山脉。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庄严的音乐和肃穆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at attention with a rifle”,虽然意思相近,但缺乏了“鹄立”所蕴含的高雅和端正的意味。
持枪鹄立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军事姿态,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传达出纪律、威严和忠诚等深刻的概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语言如何与文化和社会背景相互作用。
近别墅及别墅内武装保卫森严,持枪鹄立。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3.
【鹄】
(形声。从鸟,告声。本义: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青雀白鹄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脱笼之鹄。
【组词】
鹄卵、 鹄韵鹄鹄、 鹄子
4.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