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4:34
“千变万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变化非常多,形态各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形态复杂多样,难以捉摸。
在文学作品中,“千变万状”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变幻莫测,如云彩、山川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的多变。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化学中,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状态或现象的复杂变化。
同义词中,“变幻莫测”强调变化难以预测,“变化无常”强调变化频繁且无规律,“千姿百态”强调形态多样。反义词则强调事物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千变万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构成体现了汉语中对数量词和形容词的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场合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千变万状”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如山水画中的云雾、山川等。在社会生活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叹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美丽和复杂,以及人类情感和行为的多样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千变万状”来形容一位朋友的情绪变化,因为他的情绪总是难以预测,变化多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云海千变万状,映照着人间百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云海,云雾缭绕,形态各异。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旋律多变,节奏复杂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changing”或“multifaceted”,但这些表达没有“千变万状”那种强烈的视觉和数量上的联想。
“千变万状”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让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复杂多变的事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后殿又为温室、凝缸室、浴兰室,曲房连槛,饰黄金白玉,以壁为表里,千变万状。
~,不可殚记。
1.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2.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