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0:27
旦角:在戏曲中,旦角是指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员。旦角分为多种类型,如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特点。
文学:在戏曲剧本中,旦角通常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其表演和台词对剧情发展至关重要。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旦角”来指代戏曲中的女性角色,或者用来形容某人扮演女性角色的能力。 专业领域:在戏曲研究和表演领域,旦角的研究和训练是重要的专业课题。
同义词:花旦、青衣、武旦、老旦(这些都是旦角的不同类型) 反义词:生角(指男性角色)
词源:旦角一词源自戏曲行当的分类,旦即女性,角即角色。 演变:随着戏曲的发展,旦角的类型和表演风格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意义和影响:旦角在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表演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和道德观念。
情感反应:旦角通常给人以柔美、细腻的印象,能够唤起观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联想:想到旦角,可能会联想到华丽的戏服、精致的妆容和优雅的身段。
经历或故事:在观看京剧《牡丹亭》时,被旦角演员的表演深深打动,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诗歌:
旦角轻移步,水袖舞风姿。
台上情深意,台下泪满衣。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旦角演员在舞台上轻盈地舞动,身着绚丽的戏服,面带精致的妆容。 听觉联想:听到旦角演员婉转动人的唱腔,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戏台。
对应词汇:在西方戏剧中有类似的角色,如女角(female role),但表演风格和角色类型有所不同。
理解:旦角不仅是戏曲中的一个角色分类,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重要性:学*和理解旦角对于深入了解**传统艺术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
2.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