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0:42
“剪拂”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字面意思是通过剪除和拂拭来清洁或整理某物。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对衣物的整理,特别是指对衣袖的整理。
在文学作品中,“剪拂”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举止优雅,或者用来描绘一个细致入微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古代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这个词。
同义词可能包括“整理”、“清洁”等,但这些词没有“剪拂”所特有的那种细致和优雅的意味。反义词可能包括“凌乱”、“不整”等,这些词描述的是与“剪拂”相反的状态。
“剪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很少见。
在古代**,衣着的整洁和得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因此,“剪拂”这样的动作不仅仅是清洁,更是一种礼仪和身份的象征。
这个词给人一种古典、优雅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或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历史剧中,可能会听到或看到这个词的使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剪拂”来描绘宫女的日常:
晨曦微露,宫墙深锁,
宫女轻剪拂,衣袖如波。
金步摇,玉簪落,
一曲霓裳,梦回唐朝。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宫女在清晨的阳光下,轻轻地剪拂着自己的衣袖,周围是静谧的宫廷花园,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中的柔和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剪拂”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和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体现,比如日本的和服穿着和整理。
“剪拂”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和礼仪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
1.
【剪】
(形声。从刀,前声。本义:用剪刀铰断)。
同本义。本作“前”,通作“翦”,俗作“剪”。
【引证】
《说文》-剪,齐断也。 、 《诗·召南·甘棠》-勿剪勿伐。
【组词】
剪截铺、 剪筒、 剪直、 剪断、 剪鬃
2.
【拂】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拂,过击也。 、 《广雅》-拂,去也。 、 《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授弓拂弓。 、 《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和弓击摩。 、 《仪礼·既文礼》-商祝拂柩。 、 《仪礼》-主人拂几。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组词】
拂掉、 拂帚、 拂子、 拂须、 拂去桌上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