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7:24
词汇“刑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刑柄”可以理解为掌握刑罚的权力或手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刑柄”字面意思是指刑罚的权力或手段。其中,“刑”指的是刑罚、惩罚,“柄”在这里指的是权力、手段。
在古代文学或法律文献中,“刑柄”可能指的是掌握刑罚权力的官员或机构。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法律专业文献或某些文学作品中。
“刑柄”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法律制度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历史文献中仍然可以见到。
在古代社会,刑柄通常与皇权紧密相关,掌握着最高的刑罚权力。在现代社会,刑柄则更多地与司法体系和法律执行机构相关。
“刑柄”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权威和严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由于“刑柄”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法律、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刑柄”用于描述一个掌握生死大权的人物,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官员手持刑杖的形象,给人一种权威和压迫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宣判声。
在不同文化中,掌握刑罚权力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的词汇表达可能会有所不同。
“刑柄”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法律和权力的关系,对于理解历史和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对特定话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