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3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32:37
“少陵”一词通常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别称。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常以“少陵”代指杜甫。
在文学语境中,“少陵”常用于指代杜甫的诗作或其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或文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少陵”源自杜甫的自号“少陵野老”,其中“少陵”是指长安(今西安)附近的一个地名,杜甫曾在那里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少陵”逐渐成为杜甫的代称。
在**文化中,杜甫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被广泛传颂,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方面。因此,“少陵”一词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提到“少陵”,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他诗歌中的深沉和悲壮。这种情感反应使得“少陵”成为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使用“少陵”一词来指代杜甫,以便在论文中更准确地引用他的作品和生平。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少陵的笔下,山河破碎,心事浩茫连广宇。”
结合杜甫的诗作,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者在少陵的荒野中吟咏,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深沉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少陵”的词汇,但可以通过介绍杜甫的诗作和生平,让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少陵”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少陵”一词,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和传承**古典文学的精髓。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