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7:09
“五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五把或五束(用于计量谷物等)。在古代,“秉”是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一把或一束,因此“五秉”即指五把或五束的数量。
在古代文献中,“五秉”常用于描述粮食的计量,如在《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学术讨论中。
“五秉”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秉”作为计量单位的使用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五把”或“五束”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五秉”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计量习惯。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粮食产量的关注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对于现代人来说,“五秉”可能带有一种古朴和历史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农业生活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生活中,“五秉”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学习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并需要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五秉”这个词汇来营造一种古代的氛围,如:“在那遥远的村庄,五秉谷物堆满了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农民收获谷物的场景,五把谷物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农耕时的劳动号子或丰收时的欢庆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计量单位可能有所不同,但“五秉”作为一个特定的汉语词汇,其使用和含义主要局限于汉语文化。
“五秉”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计量习惯和文化背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习和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秉,禾束也。 、 《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
【组词】
秉穗、 秉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