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2:42
“三汤五割”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饮食文化。字面意思是指三道汤和五种切割的肉食,通常用来形容宴席的丰盛和讲究。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泛指各种场合的丰盛宴席。
“三汤五割”源自**古代的饮食文化,具体起源已不可考,但在明清时期的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泛化,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用来形容各种丰盛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宴席是社交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汤五割不仅代表了物质上的丰盛,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好客。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大型宴会或特殊场合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丰盛、热闹和喜庆的联想。在描述婚礼、节日或庆典时,能够传达出一种欢乐和满足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一次家族聚会,那次的宴席就是三汤五割,每道菜都精心准备,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宴席三汤五割,宾朋满座笑哈哈。”
想象一个热闹的宴会场景,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人们欢声笑语,这种场景可以与“三汤五割”联系起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ast”或“banquet”,但这些词汇没有“三汤五割”这样具体的数字和文化内涵。
“三汤五割”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
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3.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4.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