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1:40
“不法常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遵守常规和法律是可以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情况下,不拘泥于常规或法律反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不法常可”可能用来描述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采取非常规手段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鼓励人们在特定情况下不要过于拘泥于规则,而应灵活变通。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创新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创新和突破传统的重要性。
“不法常可”这个成语的来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灵活变通和创新思维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强调在特定情况下突破常规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不法常可”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权变”的理念,即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达到更好的结果,可以适当偏离常规。这种思想在社会变革和创新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害怕改变,而是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尝试了一种不法常可的方法,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有时候打破常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规则的边缘,不法常可,/ 创新的火花,点燃希望的灯。”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传统的迷宫中找到了一条非常规的出路。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打破常规的、充满活力的音乐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nk outside the box”,强调跳出传统思维框架的重要性。
“不法常可”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在面对问题时要灵活变通,勇于创新。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3.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4.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