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6:58
外流河:这个词汇指的是河流的流向是从内陆流向海洋或湖泊的河流。与之相对的是内流河,即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外流河通常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内陆的水分输送到海洋,对全球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在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专业领域中,外流河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河流的基本属性。在文学作品中,外流河可能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循环或是文明的兴衰。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地理或旅行话题时。
同义词:出海河、入海河 反义词:内流河、内陆河
同义词在描述河流流向海洋的特性上与外流河相同,但可能在使用频率和专业性上有所不同。反义词则完全描述了相反的河流类型。
外流河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相对直接,没有复杂的词源历史。它直接由“外”和“流河”两个词组合而成,清晰地表达了河流流向外部的特性。
在很多文化中,河流被视为生命之源和文明的摇篮。外流河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纽带,常常在文化和历史叙事中占有重要位置。例如,黄河和长江在**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外流河可能让人联想到宽广的视野、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深远。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在个人旅行经历中,沿着外流河的旅程往往能带来宁静和启发。河流的流动和声音常常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思考的空间。
在诗歌中,外流河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岁月如外流河,无声地带走青春的沙粒,留下岁月的痕迹。”
外流河的图像可能包括宽阔的河面、蜿蜒的河道和远处的海洋。听觉上,可能是河水潺潺的声音或是河岸边的鸟鸣。
在不同文化中,外流河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utflow river”或“river flowing to the sea”。
外流河作为一个地理学术语,虽然在日常对话中不常见,但它在描述自然现象和理解地球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运作和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