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5:22
往往 是一个副词,用来表示某种行为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或通常情况下会发生。它强调的是一种普遍性或常规性,即某事不是偶然发生,而是经常或通常如此。
“往往”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往”和“往”组成,表示“去”和“去”,结合起来表示“经常去”或“通常去”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往往”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
在中华文化中,“往往”常用于描述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惯性,反映了人们对规律性和常规性的认识和重视。
“往往”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可预测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规律性和秩序,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使用“往往”来描述一些常见的行为模式,比如“周末我往往去公园散步”。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往往”来创造一种节奏感和规律性,如:
晨光往往温柔, 夜幕往往深沉。
“往往”这个词可以联想到稳定的节奏和规律的图案,如钟表的滴答声或重复的几何图形。
在英语中,“往往”可以对应为“often”或“usual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频率和规律性。
“往往”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表达和理解世界的规律性和常规性。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掌握和灵活运用“往往”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