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6:57
“御衣黄”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形容一种非常鲜艳、高贵的黄色,这种颜色类似于古代帝王所穿的黄色衣物,因此得名。在古代**,黄色是皇家的象征,普通百姓不得使用,因此“御衣黄”也带有一定的尊贵和权威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御衣黄”常用来形容花朵的颜色,如菊花中的“御衣黄”品种,其花瓣呈现出一种高贵的黄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别高贵或珍稀的物品时,可能会用到。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园艺学中,可能会专门用来描述特定品种的花卉颜色。
同义词:皇黄、帝黄、金黄色 反义词:暗黄、土黄、灰黄
“御衣黄”一词源于古代**对黄色的特殊尊崇,尤其是皇室对黄色的独占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皇家气质的黄色物品或颜色。
在**传统文化中,黄色象征着中央、权威和尊贵。因此,“御衣黄”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描述,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御衣黄”给人一种高贵、庄严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和尊荣。在艺术创作中,这种颜色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崇高和不可侵犯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艺术展览中看到一幅以“御衣黄”为主色调的画作,那种颜色的运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美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御衣黄的花瓣,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皇室传奇。”
看到“御衣黄”,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场景,听到古筝的悠扬旋律,这些都与那种高贵的黄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黄色有时与快乐和活力联系在一起,但不像在**文化中那样具有强烈的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意义。
“御衣黄”这个词汇不仅仅是对一种颜色的描述,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3.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