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5:47
“欣然自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高兴地自我感到喜悦。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欣然自喜”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尤其是在经历了困难或挑战后获得成功时的心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如“很高兴”或“很满足”。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的文献中,用以描述个体的自我满足感。
“欣然自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于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成语体现了汉语中对情感细腻描述的传统。
在文化中,自我满足和内心的喜悦被视为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个人成就和内心平静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成功后的喜悦和满足感。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传达一种深层次的、内心的快乐。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我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或达到一个个人目标时,我会有一种欣然自喜的感觉。这种感觉激励我继续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洒满窗台,心中欣然自喜,梦想的种子,在阳光下悄然发芽。”
视觉上,我联想到阳光明媚的早晨和绽放的花朵;听觉上,我联想到鸟儿的歌唱和轻快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 elated with joy”或“feel a sense of self-satisfa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欣然自喜”这个词汇在描述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1.
【欣】
(形声。从欠,斤声。实与忻同字。本义:喜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言部訢下曰:‘喜也。’义略同。”-欣,笑喜也。 、 《尔雅》-欣,乐也。 、 《诗·大雅·凫鷖》。传:“欣欣然乐也。”-旨酒欣欣。 、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欣欣,喜貌。”-君欣欣兮乐康。 、 《史记·乐书》。注:“欣,喜也。”-天地欣合。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载欣载奔。
【组词】
欣惧、 欣赞、 欣欢、 欣赖
爱戴。
【引证】
《国语·晋语二》-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组词】
欣戴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