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3:16
词汇“烦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烦鹜”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烦扰不安,心神不宁。其中,“烦”表示烦恼、烦闷,“鹜”在古代汉语中指野鸭,这里可能引申为不安定的状态。
由于“烦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在一些描述心境不宁、情绪烦乱的场合中使用。
由于“烦鹜”不常用,以下例句可能较为生硬或不自然:
“烦鹜”的词源不详,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组合词。在古代汉语中,“鹜”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心境不安定。
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可能会用“烦鹜”来形容内心的不安和烦乱,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被使用。
“烦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内心的不安和烦乱,可能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由于“烦鹜”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尝试使用“烦鹜”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不安和烦乱,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窗前,眉头紧锁,眼神迷茫,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烦乱不安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烦鹜”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内心的不安和烦乱。
“烦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词汇的多样性和语言的丰富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用词汇也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鹜】
(形声。从鸟,敄(wù)声。本义:野鸭)。
同本义。
【引证】
《太平御览》引《说文》-鹜,野凫也。 、 《礼记·曲礼下》。疏引李巡:“凫,家鸭名;鹜,野鸭名。”-庶人之挚匹。 、 贾谊《春秋》-邹穆公有令,食凫鴈者必以粃。 、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