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3:52
“三七”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最常见的是指一种植物,即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也称为田七、金不换,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可入药,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此外,“三七”还可以指代一个时间点,即凌晨三点到五点,或者是一个比例,如三七分账,表示分成三份和七份的比例。
“三七”作为植物名称,其词源可能与古代的药物分类和命名*惯有关。作为时间点,“三七”源自古代对时间的划分,如“三更”指的是夜间的第三个时辰。作为比例,可能是基于实际应用中的常见分配方式。
在**文化中,“三七”作为药材,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药方中。作为时间点,与古代的时间观念和农耕文化有关。作为比例,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见分配方式。
“三七”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自然疗法和时间的流逝。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带有治愈和安宁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中药店看到过三七粉,了解到它在治疗创伤和内出血方面的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三七”用作时间的象征,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夜深人静时,三七分晓,
星光点点,岁月如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生长着三七的田野,清晨的露水在叶片上闪烁。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古筝曲,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七”的词汇,但类似的植物名称或时间概念可能存在。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药材可能被称为“Notoginseng”,而时间点可能描述为“3-5 AM”。
“三七”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