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1:30
“永无止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永远没有尽头或终点。它形容某种状态、过程或追求是无限延续的,不会停止或结束。
在文学中,“永无止境”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循环或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工作、学或某种惯没有尽头。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哲学,它可能用来探讨宇宙的无限性或人类认知的局限。
同义词在表达上略有差异,如“无穷无尽”强调数量或范围的无限,“无边无际”强调空间的广阔,“永不停息”强调动作或过程的不间断。反义词则强调有明确的终点或限制。
“永无止境”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但其具体出处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扩展,成为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永无止境”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学无止境”相联系,反映了人对自然规律和知识追求的哲学思考。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和人类知识的边界,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永无止境”来形容我对编程技术的学,因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总有新的知识需要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永无止境地航行,每一页书都是新的岛屿,等待我去发现。”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无尽的星空或绵延的沙漠。听觉上,可能是持续不断的海浪声或风声,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
在英语中,“endless”或“infinite”可以对应“永无止境”,它们在表达上相似,但“endless”更侧重于没有终点,而“infinite”则更侧重于无限的数量或空间。
“永无止境”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无限和永恒概念的理解。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的多维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追求真理~。
1.
【永】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 《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4.
【境】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境,疆也。 、 《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