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9:07
“枉口嚼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不实在,胡乱嚼舌根,即无根据地胡说八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负责任、喜欢搬弄是非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枉口嚼舌”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实之言或诽谤他人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警告或劝诫他人不要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新闻学,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论的真实性和责任感。
同义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无的放矢 反义词:言之有据、实事求是、确凿无疑
“枉口嚼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言论责任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批评不实言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言行一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枉口嚼舌”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诚实和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喜欢枉口嚼舌,传播不实信息。我通常会保持距离,并尽量避免与这样的人过多交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纷扰的世界里, 有人枉口嚼舌, 散布着无根的谣言, 而我,只愿守住真实的言语。”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暗处低声细语,周围的人皱眉摇头,表示对他的不信任。听觉上,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嘈杂的议论声和不满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ssiping”或“spreading rumors”,但这些表达没有“枉口嚼舌”那么强烈的道德批评意味。
“枉口嚼舌”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识别和批评不实言论。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言论的责任和真实性的重要性。
是那个嘴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见鬼的小忘八羔子!这一定是狄家小陈子的~!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