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21:06
擢用(zhuó yò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选拔并任用。它强调的是通过选拔过程,将合适的人选提升到某个职位或角色上。
“擢”字古已有之,原意为拔起、提升,“用”字则指使用、任用。两者结合,形成了“擢用”这一词汇,用以描述通过选拔提升某人的过程。
在**传统文化中,“擢用”常与科举制度相联系,科举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擢用”一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联想,它代表着认可和奖励,是对个人能力和贡献的肯定。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同事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被公司擢用为部门经理,这一过程激励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擢用”来表达对人才的赞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贤才擢用天下治,万民欢歌乐无涯。
想象一个庄重的仪式,人们在掌声中见证某人被擢用,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庄重的音乐和热烈的掌声。
在英语中,“擢用”可以对应为“promote”或“appoint”,但“擢用”更强调通过选拔的过程。
“擢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选拔和晋升的过程,也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化内涵。
1.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
2.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