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5:09
琵琶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亭子,通常与琵琶这种乐器相关联。在中国文化中,琵琶亭往往象征着音乐、艺术和诗意的生活。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琵琶亭常被用来描绘一个充满诗意和音乐的场景,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琵琶亭成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所,充满了离愁别绪。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琵琶亭可能更多地被用作一个文化符号,提及时往往联想到古典音乐或古代文化。
专业领域:在音乐学或文学研究中,琵琶亭可能被用作研究古典音乐和文学作品的背景。
同义词:音乐亭、艺术亭、诗意亭
反义词:工业亭、现代亭、实用亭
词源:琵琶亭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亭则是指一种小型的建筑物。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琵琶亭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古典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在中国文化中,琵琶亭常常与文人雅集、诗酒风流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提到琵琶亭,我联想到的是古典音乐的优雅和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这种联想带有一种怀旧和浪漫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琵琶亭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展览中,它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琵琶亭:
琵琶亭下月如霜,
琴声悠扬夜未央。
古人诗酒今何在,
唯有风流永流传。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四周环绕着翠竹和花草,月光洒在亭子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氛围。
听觉联想:耳边仿佛响起了琵琶的悠扬旋律,伴随着古筝的和鸣,让人沉浸在古典音乐的美妙之中。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琵琶亭的词汇,但类似的建筑或场所也可能与音乐和艺术相关联,如日本的茶室或欧洲的歌剧院。
琵琶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古典音乐和文学,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在现代社会,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1.
【琵】
有四根弦的弹拨乐器,下部椭圆形,上部有长柄,头部弯曲。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诗篇名。
【引证】
2. 【琶】 (形声。《说文新附》:“琵琶也。”)——见“琵琶”(pípa)。
3.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