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3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38:40
浮肿的字面意思是指身体某部分因为液体积聚而导致的肿胀现象。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淋巴系统问题、肾脏疾病、心脏疾病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浮肿”一词源于汉语,由“浮”和“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浮”有漂浮、表面的意思,“肿”则指肿胀。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用于描述身体肿胀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浮肿可能被视为健康问题的标志,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忽视或不被重视。例如,在一些发展**家,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浮肿可能不会被及时诊断和治疗。
浮肿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疾病和不适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痛苦、无助和需要医疗干预的情况。
个人经历中,浮肿可能与特定的健康**相关,如手术后的恢复期、长时间飞行后的腿部肿胀等。
在诗歌中,浮肿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岁月如水,悄然浮肿了她的眼角, 时光的痕迹,在她的脸上轻轻刻画。
浮肿可能让人联想到肿胀的肢体、沉重的步伐和痛苦的呻吟声。视觉上,它可能与肿胀的组织和皮肤的光泽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浮肿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浮肿可以翻译为“edema”或“swelling”。
浮肿这个词在医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身体状态,还与健康、疾病和治疗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浮肿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沟通和有效交流至关重要。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肿】
(形声。从肉,中(重)声。本义: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肿,痈也。 、 《论衡·状留》-肉暴长曰肿。 、 《周礼·疡医》。注:“痈而上创者。”-肿疡。 、 《吕氏春秋·尽数》-郁处头,则为肿为风。 、 《周礼·天官》。郑玄注:“肿疡,痈而上生疮者”-疡医掌肿疡。
浮胀;肿胀。
【引证】
《水浒传》-看那店主人,打的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
【组词】
肿泄、 肿哙、 肿疡、 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