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1:02
词汇“末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末功”字面意思是指最后的、次要的功绩或成就。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指的是在主要任务或工作完成后的附加工作,或者是在一系列**中不那么重要的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末功”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完成主要任务后所做的额外努力,强调其勤奋和不懈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文学评论中,可能会提及。
“末功”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末”表示最后、次要,“功”表示功绩、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和学术领域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人们重视“大功”而轻视“末功”,认为主要功绩才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末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末功”可能带有一种谦逊和低调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人。它也可能引发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以及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担任辅助角色,虽然我的工作被认为是“末功”,但最终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完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末功”:
在时光的长河里,
末功如细沙,
虽不显眼,
却构筑了历史的塔。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工匠在完成宏伟建筑后,细心地打磨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就是“末功”。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段柔和的旋律,作为宏大交响乐的尾声,强调整体的和谐与完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末功”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存在于各种文化中,强调细节和次要工作的重要性。
“末功”虽然不常被提及,但它提醒我们重视每一个细节和次要的工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