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8:27
词汇“普耳”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广泛的语料库支持,我将基于假设进行分析。
如果“普耳”是一个地名,那么它的字面意思可能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如果它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那么它的含义将取决于该领域的专业知识。
由于“普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需要具体的历史文献或语言学研究来确定。
如果“普耳”是地名,它可能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如果是术语,它可能反映了该领域的文化特征。
由于“普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如果有机会访问名为“普耳”的地方,或者在专业领域中接触到这个术语,可以分享相关的经历。
如果“普耳”是特定文化中的术语,可以比较它在其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
由于“普耳”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对其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具体的信息支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和使用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普耳”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深入学习它将有助于在该领域内的专业交流和知识积累。
1.
【普】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普,日无色也。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