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22
“掉三寸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舌头掉落三寸,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口才极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能言善辩,说话流畅,富有说服力。
在文学作品中,“掉三寸舌”常用来形容主角或某个角色的口才,如在历史小说中形容谋士或辩士。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夸赞某人的演讲能力或辩论技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销售,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擅长说服和沟通的专业人士。
同义词:口若悬河、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反义词:笨嘴拙舌、沉默寡言、言不达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口若悬河”强调说话的流畅性,而“能言善辩”则强调辩论的能力。
“掉三寸舌”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口才的重视。在古代,能言善辩的人往往能在政治和社交场合中占据优势,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口才出众的人。
在文化中,口才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在古代,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口才往往是他们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掉三寸舌”这个成语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赞美了人的沟通能力和智慧。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历史上著名的辩士和演说家,如苏秦、张仪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在会议上或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色,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他人,我可能会用“掉三寸舌”来形容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如泉水般涌出,掉三寸舌,让听者心悦诚服。”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公众面前自信地演讲,听众全神贯注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流畅而有力的演讲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ver-tongued”,意指一个人说话流畅、有说服力。
“掉三寸舌”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人的口才,也反映了社会对口才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我们不需要你来~。
1.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