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5:29
桥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古代负责管理桥梁的官员或工作人员。在古代,桥梁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因此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其维护和管理。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桥吏可能作为一个角色出现,负责描述桥梁的状况或处理与桥梁相关的事务。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几乎不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化时。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考古学领域,桥吏可能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用于探讨古代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义词:桥官、桥工、桥长(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称呼)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破坏者”或“破坏桥梁的人”作为相对的概念。
词源:桥吏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桥”指的是桥梁,“吏”指的是官员或工作人员。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
在古代社会,桥梁是连接不同地区的重要设施,因此桥吏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交通的顺畅和人民的安全。
桥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秩序和规范,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小人物。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那些不知名英雄的敬意。
在现代生活中,桥吏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观历史遗迹时遇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桥吏这个词来描绘那个时代的细节:
晨曦微露,桥吏起早,
巡视桥梁,确保无恙。
船只穿梭,人声鼎沸,
桥吏默默,守护一方。
桥吏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桥梁的画面,以及那些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桥上的脚步声、船只的划水声和人们的交谈声。
在不同文化中,负责管理桥梁的官员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其职责和重要性是相似的。例如,在罗马帝国,类似的官员可能被称为“桥梁监督”。
桥吏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桥】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 、 《史记·秦本纪》-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 刘禹锡《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 、 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 、 宋·姜夔《扬州慢》-桥边红药。 、 《广东军务记》-桥边一带。
【组词】
桥阁、 桥津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