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6:31
“牙狗”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公狗,尤其是用于繁殖的雄性狗。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更多出现在方言或特定地区的口语中。
在文学作品中,“牙狗”可能被用来描述农村或特定地区的生活场景,增加地方色彩和真实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老一辈人使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专业领域,如畜牧业或宠物繁殖,可能会使用更专业的术语来描述雄性狗。
“牙狗”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可能是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更多被更通用的“公狗”所替代。
在**农村,狗常常被用作看家护院和繁殖的工具。因此,“牙狗”这个词在某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对于一些人来说,“牙狗”可能唤起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怀旧情感。对于宠物爱好者来说,这个词汇可能显得有些过时和不够亲切。
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常用“牙狗”来称呼公狗,这让我对农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牙狗”:
在那遥远的村庄,
牙狗的吠声穿透夜幕,
守护着古老的家园,
岁月静好,时光悠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宁静的农村夜晚,一只强壮的“牙狗”在月光下巡逻,它的吠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male dog”或“stud dog”,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指的是雄性狗。
“牙狗”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2.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