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8:54
犹言真知灼见。
1.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1、‘真识’的字面意思是‘真正的认识’或‘真实的了解’。它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和辨认。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哲学、文学等领域,指的是一种超越表象的认知能力。
2、在哲学上,‘真识’可以指对真理的把握。它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观察,更是对现象背后原因的理解。
3、在文化研究中,‘真识’还可以指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背景来获得对某一文化现象的深刻理解。
4、在心理学上,‘真识’可以表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认识,强调的是自我反思与自我觉察的重要性。
5、在教育领域,‘真识’表达了学生对知识的真实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和复述。
1、他对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达到了真识的境界。
2、经过数年的思考,她终于获得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识。
3、在这个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角色的发展呈现了人们对真识的不断追寻。
4、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不仅仅停留在记忆,还能够通过讨论获取真识。
5、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求事物的真识,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现象。
1、在观察与理解的层面上,真识与‘真假’密切相关,探讨了知识的本质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
2、真识不仅限于个人内心,也扩展到人际关系中,对他人的真实理解常常能促使更深的连接。
3、真识在艺术创作中同样重要,艺术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真识,创造出深具思想性的作品。
4、在当代哲学中,真识的概念被不断重新诠释,涉及到知识相对主义和客观真理的辩论。
5、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真识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使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子贡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何为,子曰:“真识。”
故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真识之谓教。
含德之厚,而真识之岐。
立仁义于世,真识于内,故老者安之,寡者得之。
故有真识者,虽见物而无失,虽闻声而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