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2:03
周围神经是指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如肌肉、皮肤、内脏等)的神经网络。它们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如触觉、痛觉)到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控制身体的**和分泌。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周围神经”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神经系统的特定部分。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健康问题或医学话题时。在文学作品中,周围神经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人物的敏感性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周围神经”一词源自拉丁语“peripheralis”(边缘的)和“nervus”(神经)。在医学术语中,这个词一直用来指代那些不包括在大脑和脊髓内的神经。
在现代医学文化中,周围神经的研究和治疗是神经学和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周围神经疾病的认识,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也在逐渐提高。
提到周围神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身体的脆弱性或对疼痛的敏感。它也可能引发对神经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的敬畏感。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周围神经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反应和感觉,比如在**伤害或疾病治疗中。
在诗歌中,可以将周围神经比喻为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无形线路,传递着情感和感知。
视觉上,周围神经可以被想象成遍布全身的细小光线,而在听觉上,它们可能被比喻为微弱的电流声,传递着生命的信号。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eripheral nerves”,德语中的“periphere Nerven”,都指代相同概念,反映了医学术语的普遍性和标准化。
周围神经作为医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健康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运作和疾病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专业术语的使用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4.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