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6:29
词汇“擿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擿辨”进行深入分析。
“擿辨”的字面意思是仔细辨别、区分。其中,“擿”(zhāi)有挑出、剔除的意思,“辨”则是辨别、分辨的意思。结合起来,“擿辨”强调的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来区分事物的不同之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擿辨”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细节的深入分析和辨别。例如,在讨论古代典籍或历史**时,可能会用到“擿辨”来强调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文献学等,仍可能出现。
“擿辨”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专业领域仍保留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古代**,对文献和历史的精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擿辨”这样的词汇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古代学者对细节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擿辨”给人一种严谨、细致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学者在书斋中埋头研究,一丝不苟地分析每一个细节的场景。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的学术氛围和专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擿辨”这个词汇,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学术讨论或专业研究中,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擿辨”来表达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春风拂面细无声,
擿辨花间色与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书桌前,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古籍中的每一个字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营造一种专注和细致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擿辨”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meticulous distinction”或“careful differentiation”。
“擿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它体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和对细节的重视。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和文学作品中,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词汇。通过学*和理解“擿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精妙之处,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1.
【擿】
搔;挠。
【引证】
《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投掷 同: 掷
【引证】
《庄子·月去箧》-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 《史记·刺客列传》-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组词】
擿匕、 擿弃
2.
【辨】
(形声。从刀,辡(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辨,判也。 、 《小尔雅》-辨,别也。 、 《周礼·天官》-辨方正位。 、 《易·系辞下》-辨是与非。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 、 《庄子·秋水》-不辨牛马。 、 《左传·昭公元年》-男女辨姓。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组词】
明辨是非;辨白、 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