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2:16
词汇“守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守”通常指守护、看守或遵守,而“死”则指死亡或固定不变。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守死”可能意味着坚守到死亡或坚持某种不变的状态。
由于“守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守”和“死”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极端的坚持或忠诚。
在**文化中,忠诚和牺牲被视为高尚的品质。因此,“守死”可能在强调这些品质的语境中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人物或英雄事迹时。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需要强调极端坚持或忠诚的场合,可以使用“守死”来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守死”来表达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感:
在风雨中,我守死不渝,
如同岩石,坚定不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如英文中的“die for”或“stand firm”。
“守死”是一个强调极端坚持和忠诚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传达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感,引起人们的敬畏和尊重。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