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3:58
修养: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个人在道德、知识、艺术等方面所具备的素养和修养。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学*和实践,培养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礼仪规范等。
“修养”一词源自汉语,历史悠久,最初多用于**或哲学语境中,指通过修炼达到的精神或道德境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个人行为领域。
在**文化中,“修养”被视为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紧密相关。它强调个人应该通过自我提升来达到社会和谐。
提到“修养”,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平和、优雅和深思熟虑的态度。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和知识水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修养深深影响了我。无论课堂内外,他总是以身作则,展现出极高的道德标准和专业素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修养”:
在喧嚣的世界中,修养是一盏明灯,
照亮前行的道路,温暖心灵的角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静谧的图书馆中沉思,周围是古老的书籍和柔和的灯光。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修养”所带来的宁静和智慧。
在英语中,“修养”可以对应为“cultivation”或“refinement”,虽然这些词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但“修养”更强调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培养。
“修养”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道德和知识水平,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修养”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社会和个人行为。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