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7:08
“一叶报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看到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到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通过细微的迹象就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季节的变化。
“一叶报秋”源自古代的观察和哲学,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预测季节和气候的转变。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文化中,秋天常被视为收获和成熟的季节,同时也是万物开始凋零的开始。因此,“一叶报秋”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也隐含了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让我联想到秋天的金黄和落叶,以及随之而来的冬天的寂静。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例如,当市场出现微妙的变化时,我能迅速察觉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一叶报秋风,岁月悄然中。金黄铺满径,思绪随风涌。”
看到“一叶报秋”,我联想到秋天的森林,落叶的声音和秋风的呼啸。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共同构成了秋天特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ingl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表达了通过单一**预测整体趋势的意思。
“一叶报秋”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变化和时间的深刻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助我更精确和富有情感地描述和理解世界。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3.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4.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